跳至主要內容

    雨幡洞(雲洞)

    雨幡洞(雲洞)

    李鳳瑩
    2015年10月

    2015年1月19日香港上空出現了一個雲洞(圖一)。這現象在氣象學上稱作「雨幡洞」(亦稱「雲洞」)。
    圖一
    圖一   天文台天氣觀測員於在2015年1月19 日於香港國際機場拍攝的「雨幡洞」照片。
    在較高的雲層如卷積雲或高積雲中有機會因缺乏凝結表面而出現低於攝氏零度的過冷卻水。由於「過冷卻」是一種不穩定的狀態,當雲層附近的氣流出現擾動,例如當飛機經過時,空氣因膨脹而降溫,過冷卻水便有機會形成冰晶。小冰晶會因鄰近的水滴結冰而增大,最後當冰晶過重,便會從雲層掉下來。當下墜時,冰晶會溶解及蒸發,在雲底形成一個洞,並附有如旗幡般一絲絲的幼紋,因此被稱為「雨幡洞」
    日本氣象廳的MTSAT衛星(圖二)及香港天文台的全天影像攝影機(圖三)亦拍攝到當天「雨幡洞」出現在香港上空的情況。
    圖二
    圖二   日本氣象廳的MTSAT衛星拍攝到本港上空在2015年1月19日出現的「雨幡洞」(黃圈)。
    圖三
    圖三   香港天文台在石壁的全天影像攝影機拍攝到的「雨幡洞」。
    QR code